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建议政府加大对智慧物业的公共投入,以此为抓手,构建党委、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城镇基层治理新机制。
《投资时报》记者 邓妍
“抗疫考评基层治理十大软肋”,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半月谈》的一篇刊文,文章指出,当前基层治理普遍存在机制不健全、部门系统间信息不通畅、缺乏靠前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工作手段落后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对人民生活的安全、保障、便利、品质的多个维度具有显著影响。
针对当前城镇基层治理存在的网络不健全不通畅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在今年“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他在建议中提出,物业企业是城镇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行政管理手段下沉的有效手段,而发展智慧物业则是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杨铿建议政府加大对智慧物业的公共投入,以此为抓手,构建党委、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城镇基层治理新机制。
疫情考验下智慧物业优势凸显
物业企业是城镇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行政管理手段下沉的有效手段。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城市战疫中,即凸显物业企业是连接居民、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商业企业和党政机关的关键节点,是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杨铿看来,发展智慧物业是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以参与抗疫为例,拥有智慧化手段的物业企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物业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打通“线下+线上”的立体布防和服务体系,在查找密切接触者阻断人传人、隔离期间远程问诊医疗、无接触居家生活服务、远程办公保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从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实例看,部分社区以智慧物业为圆心,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以科技化的手段,打通了物业企业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卫生防疫、社会组织的快速联动通道,为社区基层治理网络全覆盖、城市治理下沉触达居民工作生活场景的最后100米,提供了成功样本。
根据大数据研究机构克而瑞物管的最新调研数据,将近80%的业主高度认可物业服务在抗疫中的作用,其中,综合实力前30名的物业企业,业主认可度高达83.41%。
杨铿认为,物业企业在抗疫中担当了大量的公共事务职能职责,有基础、有能力在疫情后担任更长期、更广泛的公共宣传、预防、建设职能。因此,将物业企业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将从极大程度上迅速补足基层治理人手不足、解决居民最后100米管理服务等核心痛点。
基于上述分析,杨铿建议,在城市和街镇,可下沉基层治理重心,将物管公司纳入基层管理实施体系,构建党委、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三位一体”的三级组织统筹管理,公安、卫生、消防、志愿者等多主体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公报数据,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另据2018年中国物业协会行业发展年报显示,现阶段全国物业企业服务覆盖人口约5亿人,物业覆盖率仅58.9%。
结合数据的差异,杨铿进一步建议,可出台政策全面扩大规范化物业服务范围,实现城镇生活和工作场景物业管理全覆盖。
具体而言,他表示,一可对市场化物业企业,鼓励和保护其正常开展物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厘清业委会、业主、物业公司管理和规范业委会职权,出台政策解决物业收费难、调价难、维修资金启用难等痛点问题;二可以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物业企业承担公共服务职能、鼓励物业服务机构承担农民安置房、公租房、老旧小区、乡镇开放式街区等的物业管理和服务,填补基层治理空白。
物业行业如何智慧化转型和升级?
结合抗疫的实践经验,杨铿建议构建基于智慧物业的城镇数字化新型基层治理平台。
具体而言,是鼓励物业企业建设智慧物业中台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将物业现有的生活服务App、智能安防、远程问诊等服务,与社区党建、居家养老、行政申请收件审核等公共事务工作的前端交圈,与公安天网联网分析;借助智慧物业的数据沉淀、分析、抓取、应用,实现对每一个居民的实时在线沟通协作;在疫情、管制等特殊时期,进行不良事件趋势分析、风险实时监测、异常治安快速联处,以弥补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治理方式的补位和升级。
如何支持物业行业的智慧化转型和行业升级?《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杨铿进一步提出了五点建议。
建议之一是,提升并尽快出台智慧社区行业标准和智慧物业等级评定规定。基于标准和分级,加快出台针对智慧物业重点企业的专项鼓励和扶持政策。
建议之二,鼓励智慧化程度较高的物业行业领军企业,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和大数据积累,将智慧社区对外向社会延伸——从链接家庭和商户的商业服务系统,扩展至链接社区公共服务和民生供需多元化平台。
建议之三锁定在加大对物业服务公共职能的政府投入方面。如对物业承担的公共事务进行政策性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对智慧物业开发积累的大数据,可以实施政府采购,用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不良事件预警、社会征信管理等公共领域。
建议之四,支持行业整合,鼓励头部物业企业加强对中小微物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将头部企业优秀的物业管理标准、智慧物业科技手段,注入被兼并的中小物业公司,以利于智慧化基层治理网络的均衡铺设和快速应用。
建议之五,加大对物业行业的融资支持,放宽贷款抵押条件。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