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六点建议,涉及中医药传承、中医药临床价值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三个范畴
《投资时报》记者 王彦强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护佑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衍生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就证明了中医药的医学科学价值及其对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认为,党和国家从战略规划高度给予中医药事业关怀和期望,已经形成“一法一纲二规划”的相对完善的体系,如今理应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健康发展阶段。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在医疗医药卫生改革、老百姓看病就医选择等方面却受到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整个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制造、准入、临床使用等方面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
如中药在临床治疗领域地位下降,在进院、临床使用、药占比考核中受到诸多限制。有些医院在备案采购药品目录中明确规定“中药制剂不予受理”,许多医院明确要求医生限制使用中药。中医院(科室)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比重及投入不足、中医人才匮乏,导致诊疗水平明显下降。外界对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也有所夸大。
此外,《中医药法》颁布两年来,业界期盼的相关的评价体系未及时出台,同时随着我国的药品审评制度逐渐向国际标准并轨,与中医药理论和发展规律渐行渐远,审评标准的“西化”把中药新药上市和创新挡在门外,中医药的研发陷入困境。中药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龙头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创新得不到认可。
中药产业链长且复杂,监管要横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林业和草原局、商务部、工信部、药监局、市场监管总局、中医药局、卫健委、医保局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于是便形成了政出多门的碎片化监管。一项部门政策的出台只是考虑局部发展、局部管理,整个产业无序、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始终没有良方来解决,处于中成药产业链上的企业同样疲于应对。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身发展经验,胡季强提出六点建议。
第一,建议在国务院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在“一法一纲二规划”的大框架下,提出“中医药传承发展顶层设计”,合理调配涉及中医药全产业链管理的部门职能,最大限度减少“九龙治水”带来的监管空档和低效,提高监管的协调性和科学性。
第二,督促国家中医药局履行主管中医药工作的法定职责,依照《中医药法》给予其开展相关工作的充分授权,必要时可成立“国务院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
第三,督促卫健委、中医药局真正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国家大政,充分认识中医药的临床价值,推进中医药临床路径制定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严厉纠正粗暴对待中药的做法。
第四,督促国家药监局尽快研究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审评审批体系,把制定《中药注册管理办法》纳入修法计划,启动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工作。
第五,督促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协调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工信部、林业和草原局、药监局、中医药局、卫健委等部门开展“中药材生产流通使用整顿”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切实从源头上保障中药的质量安全和疗效。
第六,将3月17日定为中医药节,同时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增强14亿中国人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走出国门才有底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