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提出全网剧概念之后,华策影视在此后的年报中均以全网剧指代电视剧业务。但在2020年年报中,“全网剧”概念却消失不见,“电视剧”业务重新回归,这是否意味着其?超级IP剧产品矩阵业务发生变化?
《投资时报》研究员 吕贡
近年来,人们的追剧媒介逐步由电视转移到互联网,网剧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作为电视剧制作领域的头部企业,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300133.SZ,下称华策影视)出于对行业未来的预判,早在2015年初就全新定义了“全网剧”概念,即电视剧作品在互联网和电视网双渠道播放。全网剧的销售也为该公司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
日前,华策影视接连公布2020年年度报告和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2020全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实现双增,并且扭亏为盈。
然而,长期且单一依赖某一业务或并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自2018年起,华策影视全网剧销售所带来的收入已有所下降,虽然时至2020年有小幅回升,但相较2018年数据仍差超10亿元。
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自2015年提出全网剧概念之后,华策影视在此后的年报中均以全网剧指代其电视剧业务。不过在2020年年报中,“全网剧”概念却消失不见,“电视剧”业务重新回归,这是否意味着其?超级IP剧产品矩阵业务发生变化?未来,该公司又将如何定义其“全网剧”“电视剧”概念?
针对前述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华策影视相关部门,该公司回复称,2020年公司在不同渠道播出的电视剧产品取得了较好成绩。未来其将继续坚持“内容为王、产业为基、华流出海”的核心战略,依托在电视剧、电影两大内容主业上的优势,带动生态业务协同发展,强化公司在影视行业的龙头地位。
电视剧收入不及两年前
创立于2005年的华策影视,是国内首家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曾有着“电视剧第一股”的称号。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由电视剧(2016年至2019年称为“全网剧”)、电影、广告、经纪、综艺以及音乐等其他业务组成。
日前,华策影视接连披露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及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该公司2020全年营收净利双增。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88%至37.32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骤增127.21%至3.99亿元。进入2021年,华策影视业绩也是一片向好,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实现83.86%和24.80%的增长,达到14亿元和1.37亿元。业绩增长背后,其依赖的仍是电视剧产品。
事实上,2015年华策影视曾借助《刺客聂隐娘》这一作品试水电影发行,其创始人赵依芳表示,以《刺客聂隐娘》为开局,华策影视将全面整合电影产业链的各个节点,一手制作端,一手发行端;一手国内,一手国外;一手院线,一手互联网。
但从后续几年发展来看,华策影视试水电影并未获得大爆发。据财报数据披露,2015年至2020年,该公司电影销售所带来的收入均在4亿元以下且总体走低,分别为3.14亿元、2.71亿元、0.46亿元、3.96亿元、1.45亿元和0.67亿元。占该公司各期总营收的比重仅有2015年时达到11.81%,此后几年里均未超过7%。
发展至今,电视剧始终是华策影视的核心产品,其各年度贡献的销售收入均占70%上下,时至2020年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甚至超过九成。不过,正是这一撑起华策影视大部分营收的业务,近年来也呈现出不景气趋势。
《投资时报》研究员对比华策影视每年计划拍剧数量和当期取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剧集数量发现,2010年至2016年期间,该公司影视剧业务发展较为稳定,取得发行许可证的剧集数量曾一度超过1000集。
但2016年之后,其取得发行许可证的剧集数量就落到1000集以下。时至2019年和2020年,《投资时报》研究员根据年报披露数据计算得出,其各期取得发行许可证的剧集数量分别仅有362集和309集。
或受此影响,华策影视通过销售电视剧取得的收入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从2017年的46.04亿元降至2018年的44.98亿元,时至2019年进一步降至19.81亿元。并且,同比降幅也由2018年的2.28%扩大至2019年的55.96%。
进入2020年后,上述情况未有太大改变。一方面,华策影视2020全年电影销售仅带来0.67亿元营收,另一方面,电视剧销售所带来收入虽同比增长72.58%至34.19亿元,但相较2017年和2018年各年份剧集销售所带来收入仍相差超10亿元。
而华策影视加快了全面布局电视剧以外业务的进程。其中,网剧《锦绣南歌》将热度延伸到了音乐领域,在动画上,华策影视则带着面向儿童群体的《挑战大魔王》作品参与了法国昂纳西国动画节。同时,华策影视还入局了电商领域,而这些方面能为其未来业绩作出多大贡献仍待观察。
华策影视2017年—2019年剧集销售收入及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依赖单一公司 员工数量下降
此外,《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华策影视在剧集制作上较为依赖单一公司。
2013年,华策影视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业务影视剧的发展,将目光瞄向了当时国内第二大电视剧公司克顿传媒。彼时,克顿传媒以拥有强劲的业内资源著称。在收购克顿传媒一年后,华策影视电视剧的年产量就达到千集以上,市场占有率也超过10%。
但在变得更强大的同时,华策影视也加深了对克顿传媒的依赖。
收购当年,华策影视与克顿传媒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对赌协议,即克顿传媒须在2014年—2016年分别完成1.82亿元、2.37亿元和2.43亿元的业绩对赌。
据财报数据披露,2014年—2016年间,克顿传媒经审计后净利润分别达到2.07亿元、2.67亿元和3.12亿元,且占华策影视各期归母净利润的比重逐年递增,分别为52.96%、56.12%和65.15%,超额完成了业绩对赌。
此后的2017年和2018年,虽过了业绩承诺期,克顿传媒仍分别贡献3.29亿元和3.48亿元归母净利润,占华策影视各期归母净利润的51.80%和164.98%。
进入2019年,随着影视行业持续深度调整和规范升级,全行业全年备案、开机、上线项目同比出现大幅下滑。受行业调整影响,克顿传媒当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仅有0.90亿元,较上一年出现76.55%的大幅下降。而主要依赖于克顿传媒的华策影视或受此影响,2019年转盈为亏,出现了上市来首次年度亏损,亏损额高达14.67亿元。
虽然2020年后华策影视重新扭亏为盈,但要重新进入到此前的高速增长状态,仍需要一段时间。并且该公司对于单一子公司的过度依赖,也将使得公司业绩存在被冲击的风险。
同时,《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华策影视近年来尤其是2019年员工数量出现明显下滑。数据显示,该公司的在职员工数量、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数分别从2018年的1204人和1603人下降至2019年的821人和1206人,以及2020年的660人和693人。
若按在职员工数量计算,2019年从华策影视离职的员工数量达到383人,占总在职员工数的比重达31.81%,离职率超过三成。虽然该公司的各项开支成本因此有所减少,但过高的离职率恐对该公司的稳定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最新消息显示,华策影视日前召开的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 span="">021年度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 span="">021年度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的议案》等议案。
不过据议案信息显示,华策影视此次股权激励参与对象不超过29人,主要包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25名核心骨干人员。本次员工持股计划以“份”作为认购单位,每份份额为1元,总额预计不超过3000万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