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伴随着股市交易量屡创新高、市场各方参与热情高涨,光大证券大动作不断:成功收购香港新鸿基金融70%股份、启动定向增发、H股上市之路正式开启.
6月3日-4日,光大证券召开201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其董事长郭新双在会上表示,“当下二级市场的繁荣让我们对大力发展一级市场充满期待,对证券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当前资本市场的繁荣冲昏头脑,要看到实体经济融资难依然存在,多类型的资本投资和融资需求还未得到完全满足。”
本次策略会议的主题是“创新与变革”。2014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持续走好的逻辑,可以概括为创新改革周期下的社会资产再配置。全球创新浪潮和中国改革两大趋势的共振,极大激发了社会活力。在资本红利和人口红利之后,“新经济”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正朝着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方向发展。传统产业“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技术创新都是投资者高度重视的领域。另一方面,大国崛起的国家意志亦成为投资者青睐的主线,包括一带一路、自贸区、国企改革等。
经济转型的“甜蜜”成本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反差来自于政策导向的转变,而资本市场泡沫化是经济转型的“甜蜜”成本,前瞻性地提示了风险的来源。
在他看来,实体经济的融资压力倒逼货币政策宽松,但货币宽松主要反映在资本市场充裕的流动性。股市的火热也分流了实体经济的资金,股票市场走牛和实体经济低迷持续背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认为目前资本市场存在泡沫风险,且风险在加大。但即使有泡沫,也可能不会马上破。
泡沫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传统企业融资收窄,但同时需要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这个导向未来还会延续,因此可以预期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堆积依旧会持续。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个泡沫是经济转型的成本,这就是“甜蜜的成本”。因此资本市场依旧会有相当多的流动性,继续推高金融资产的价格。
下半年要注意资本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货币政策的调整。经济增长在下半年会处于逐步触底并复苏的状况,他预期GDP增速为7%。经济下滑的风险会持续降低,货币政策可能会做边际改善。一旦这种状况发生,会扭转短期流动性的预期,从而带来资本市场的调整压力。所以,如果经济继续走弱,那么货币政策会持续宽松。
满仓待涨,重仓未来
如果从2012年底算起,今年已经是牛市第三年。2012年新一届领导人上台,新股发行暂停,中国产业结构开始悄然升级,凭借现代服务业的“逆袭”,第三产业已取代第二产业,大有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之势。科技和创新将成为经济的重要驱动,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有全球创新大潮相伴,有国内改革护航,牛市自然而来。
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赵扬认为,如果市场能够维持目前新增“天量”资金的态势,那么下半年上证综指可能达到7000点,创业板预计达到8000点。不过,牛市并非一条直线,遇到震荡是正常的。
他还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明显过剩,四五月份中,每月市场新增资金高达1.7万亿元,资金流出略有上升,但也不过3000亿元。新增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个人投资者和公募基金,资金流出的主要方向是融资和减持。新增资金“天量”能否持续有待进一步观察。
对于牛市中的投资策略,他总结为:满仓待涨,重仓未来。
光大策略团队坚定看多A股,与尚未转型的传统产业相比,更看好互联网、高端制造、生物医疗等符合全球趋势和转型方向的投资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