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业绩延续下行趋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9.57%和35.38%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吕贡
在皮肤科学创新转化领域,行业环境正发生显著变化,业内企业或将面临更高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至245458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达到2291亿元,同比增长2.9%。
多重因素正驱动化妆品消费升级与转型。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电商渠道快速渗透、本土品牌崛起,均推动化妆品消费从功能性导向向体验导向升级;另一方面,理性消费成为常态,消费者愈发注重“质价比”。在渠道层面,电商平台竞争白热化,新兴社媒平台持续分流传统电商平台,致使流量成本攀升,超级头部主播势能下降。这一行业大趋势,对业内企业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全球知名的以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熙生物,688363.SH)自2023年来便对消费品相关业务开展变革,2024年该公司已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此后,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一直是华熙生物的重要收入支柱,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47.92%和40.36%。
然而,这条处于变革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近期经营表现难言乐观。据财报数据披露,2024年,该板块贡献25.69亿元收入,同比下降31.62%,同期毛利率亦较上年减少1.13个百分点,成为拖累公司全年业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进入2025年上半年,这一拖累态势仍在延续。据华熙生物近日披露的最新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净利双降,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57%至22.61亿元,归母净利润降至2.21亿元,同比降幅达35.38%。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华熙生物同样归结于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下行所致。
华熙生物近年来营收与归母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除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外,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其他板块的经营也不尽如人意。其中,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分别实现6.26亿元和6.73亿元收入,同比分别下降0.58%和9.44%;仅有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展现出一定增长潜力,其收入同比增长32.40%,但该板块仅带来0.38亿元收入,对公司整体业绩拉升作用微弱,难以填补其他板块收入下滑的缺口。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华熙生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
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在该公司222个研发项目中,功能性天然氨基酸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医用多糖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课题5、功能性稀有氨基酸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项目,均已实现产业化目标。其他项目则分别处于注册、小试、试产、结题、平台搭建、功效测试、探索应用可能等不同阶段。
当然,大规模研发投入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研发投入合计为2.31亿元,同比增长15.25%,占该公司当期总营收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3.09个百分点,升至10.22%。从整体研发规划看,这222个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合计约19.30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这些项目累计已投入9.46亿元,仅2025年上半年就投入2.31亿元。一定程度上,这些支出也对该公司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性提出了挑战,产出效益何时能充分显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销售投入方面,华熙生物2025年上半年进行战略调整,大幅缩减了该部分支出,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近3.71亿元,降至8.08亿元,在该公司当期总营收中占比也从上年同期的41.93%缩减至35.74%。
有分析指出,这一调整或许是华熙生物在市场环境变化下,重新审视销售策略、优化资源配置的举措,旨在提高销售投入的效益,并降低运营成本。但短期内,销售投入的减少,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进入2025年,华熙生物还推行多项重点举措,具体包括继续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利用研发平台,共推动6种生物活性物原料新产品上市;围绕“数智化运营、流程体系建设、数据资产整合”等方向,推进AI融合创新等。为确保这些措施能够有效落地实施,该公司总经理重返业务一线,重回创业状态。
资金投入方向的改变及经营举措的后续落地,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这些举措何时能为华熙生物改善整体业绩带来明显效用仍待观察。
投时关键词:华熙生物(688363.SH)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