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家A股创新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增幅达13.84%,其中,9家公司由去年同期的亏损转为盈利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2025年,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12.4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同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首次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127个产品参与谈判,结果将于12月公布。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伴随医保支付改革、出海加速、技术迭代三股动力叠加,中国创新药正开启黄金十年。
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有何可圈可点的地方?未来还需关注哪些要点?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查阅Wind数据注意到,截至11月10日,纳入统计的473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8336.43亿元,同比下降0.63%,实现归母净利润1407.62亿元,同比下降1.69%。
尽管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整体稍显乏力,但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筛选了Wind热门概念分类下的81家A股创新药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这些上市公司包含30家主板上市公司、34家科创板公司、17家创业板公司。整体来看,81家A股创新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增幅达13.84%。其中,9家公司由去年同期的亏损转为盈利,多家公司亏损大幅收窄,显示出创新药行业正在逐步由投入期进入商业化收获期。
不同上市板创新药企业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值(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尤其是刚刚披露三季报的百济神州(688235.SH、6160.HK)成绩不俗。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95亿元,同比增长44.21%,其中产品收入273.14亿元,同比增长43.86%,同期归母净利润则由大幅亏损转为盈利15.62亿元。
其他头部创新药企业亦呈现强者恒强的特征,药明康德(603259.SH)、恒瑞医药(600276.SH)、上海医药(601607.SH)、复星医药(600196.SH)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实现328.57亿元、231.88亿元、2150.72亿元、293.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20.76亿元、57.51亿元、51.47亿元、25.23亿元,优势显著。
不过,创新药行业也呈现出“分化加剧”的特征,大量创新药企业尚无法实现盈利,如智飞生物(300122.SZ)、迪哲医药-U(688192.SH)、荣昌生物(688331.SH)等亏损金额均在5亿元以上。
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研发投入是决定公司未来走向及市场地位的核心因素。今年前三季度,A股创新药企业整体保持了高强度研发投入,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百利天恒(688506.SH)、长春高新(000661.SZ)、科伦药业(002422.SZ)、上海医药(601607.SH)、华东医药(000963.SZ)、人福医药(600079.SH)研发费用均超过10亿元,其中恒瑞医药研发费用最高,达到49.45亿元。若考虑健康元(600380.SH)、荣昌生物(688331.SH)9.3亿元及8.9亿元的研发费用在内,综合来看,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公司研发费用平均值较末十位高出超18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投入前十创新药企业
数据来源:Wind
分析认为,2025年是创新药板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对于创新药企业也是具有产业周期标志的一年。经过十年积累,中国创新药行业终于迎来爆发,其中一个重要推手是BD(商业化授权)交易。简而言之,BD交易就是中国创新药企把还在研发中的药物的权益转让或授权给跨国大药企,大药企负责后续临床开发和全球商业化,中国企业收获首付款+里程碑费+分红。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业国际授权合作数量不断增加。截至10月21日,2025年中国创新药对外许可交易115起,总金额1012.4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8月以来,国产新药交易井喷,累计19个项目出海欧美日,其中荃信生物(2509.HK)、信达生物(1801.HK)、奥赛康(002755.SZ)、翰森制药(3692,HK)、维立志博(9887.HK)、普瑞金(874090.NQ)、恒瑞医药、迈威生物(688062.SH)、诺诚健华等多家上市公司实现BD落地,信达生物与武田达成总包114亿美金的交易,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纪录。
进入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国内创业药行业再迎新机遇。11月3日,为期五天的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收官,今年的国家医保谈判,在延续医保目录常规调整机制的基础上,首次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新机制。通过设立独立目录,纳入超出基本医保“保基本”定位但具有高创新性和显著临床价值的药品,推荐商保、医疗互助等参考使用。
业内分析认为,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新机制有利于整合医保和商保的资金,形成保障患者用药的合力,能显著加快我国创新药的商业化进程。此外,商保公司按月或按季度结算,相较于医保半年起步的账期,能显著加快药企资金回笼速度,改善企业现金流,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当然,这些利好因素背后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当前BD交易大多还是“早期授权”模式,各大创新药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更多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在产品“以价换量”迅速打开市场的同时也容易影响盈利空间,这无疑是各大企业亟需关注的方面。
投时关键词:百济神州(688235.SH、6160.HK)|药明康德(603259.SH)|恒瑞医药(600276.SH)|上海医药(601607.SH)|智飞生物(300122.SZ)|迪哲医药-U(688192.SH)|荣昌生物(688331.SH)|信达生物(1801.HK)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