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0月以来,快手股价持续回调,较年内高点下跌近三成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习羽
近期,快手-W(01024.HK)交出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期内实现营收355.54亿元,同比增长14.2%;经营利润52.99亿元,同比增长69.9%。
在利润增速超越营收增速的背后,AI技术正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快手2025年三季报显示,其自研生成式推荐大模型OneRec通过优化推荐链路、提升算力利用率,有效降低了计算资源消耗;同时,可灵AI、数字人解决方案等各类AI工具简化了内容创作与商业运营流程,显著提升了人员效率。
快手2025年第三季度主要业绩指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在AI技术全面赋能业务效率提升的背景下,快手对AI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商业化回报的阶段性适配特征,也引发市场对其盈利结构动态调整的关注。
从季度表现来看,尽管AI在降本提效、业务增收方面已实现多维度突破,但第三季度毛利率出现环比小幅波动,本季度毛利率为54.7%,较2025年第二季度的55.7%微降1个百分点。
一方面,AI技术带来的效率优化确实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行业共性,前期通过模型迭代、工具落地实现的规模化成本节约空间,进入稳步优化阶段后,短期降本增速有所放缓。
另一方面,为巩固AI技术领先优势,快手持续加大核心领域投入。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7.74%至36.5亿元,主要投向算力基建升级、大模型技术迭代及高端AI人才储备等长期布局方向,阶段性研发投入的增加对毛利率形成了小幅影响。
与此同时,作为快手于生成式AI领域的核心产品,可灵AI在三季度虽实现超3亿元的收入,然而在该季度快手总营收中的占比不足1%,尚未形成规模化贡献。这一状况也反映出,当前AI业务仍处于“高研发投入、高用户增长、低货币化效率”的早期阶段。
此外,可灵AI的全球化布局也面临日益复杂的合规挑战。随着全球多国加强对AI算法与数据使用的监管,平台需针对不同市场推进本地化合规部署,包括数据存储本地化、算法审查适配等,这些都将带来额外的技术与运营成本,进一步加剧短期盈利压力。
在AI仍处于投入期的背景下,快手几大传统核心业务的增长态势,更直接关系到公司整体基本面的稳固程度。
作为最重要的收入支柱,线上营销服务本季度实现14%的同比增长,虽较二季度略有提速,但相较于2024年同期20%的增速水平,增长势能放缓态势明显。背后原因除了消费环境的影响,更与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短视频行业整体渗透率见顶、内容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快手的用户增长正面临可见的压力。2025年第三季度,其平均日活跃用户(DAU)同比增速已从一年前的5.4%降至约2.1%。另据QuestMobile数据,2025年9月,抖音APP月活跃用户(MAU)增速达14.7%,而快手则为3.4%。
2025年9月短视频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TOP10
数据来源:QuestMobile
直播业务方面,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95.74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表现平稳。同时,平台通过推出“AI万象”等创新礼物功能提升互动体验,并持续扩大主播生态。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签约公会数量同比增长超17%,公会签约主播数量增长逾20%。
不过,当前短视频直播行业用户渗透率已接近饱和,用户规模增长陷入瓶颈,行业竞争早已从增量争夺转入存量博弈。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新增主播主要集中于中腰部区间,头部主播的营收带动效应并未同步增强,加之内容同质化问题抑制用户付费意愿,综合导致直播打赏收入难以实现突破性增长。
而快手的海外业务则仍处于战略调整与模式探索阶段。第三季度,该业务实现收入11.54亿元,同比下降13.3%。虽然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6400万元,巴西、印尼等核心市场用户活跃度和使用时长保持稳定,但收入端的同比下滑反映出其在聚焦核心区域、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型与规模化增长动能。
自2025年10月以来,快手股价持续回调。截至11月24日,该股股价较年内高点下跌近三成。分析认为,上半年可灵AI的技术突破曾为快手带来可观估值溢价,但随着三季报披露,其线上营销增长趋缓、海外收入下滑等问题逐一浮现,叠加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走势疲软,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行压力。
投时关键词:快手-W(01024.HK)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