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协鑫科技:新质生产力破局光伏内卷,铸就绿色能源全球名片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公司 > 正文

协鑫科技:新质生产力破局光伏内卷,铸就绿色能源全球名片

公司安喆 2025-11-26 12:04:20 23388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中国制造业以创新破局、赢得全球竞争的缩影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安喆 

当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攻坚期,国内光伏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从拼规模、压价格的“内卷红海”,转向比技术、比低碳、比效率的“价值蓝海”。在此进程中,协鑫科技(03800.HK)以颗粒硅为核心载体,凭借硅烷流化床法技术(FBR)构建起“技术-成本-低碳”三维竞争壁垒,不仅率先实现行业扭亏为盈,更推动中国光伏从“规模领先”向“标准输出”跨越。

据其2025年半年报、三季度自愿公告及权威机构数据,公司颗粒硅现金成本最低触及24.16元/公斤,市占率突破24.32%,生产每公斤颗粒硅的碳足迹降至14.441二氧化碳当量,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典型样本,更让中国光伏在全球能源竞争中握有了“绿色王牌”。

颗粒硅

技术破壁+成本精控,颗粒硅撕开行业“内卷口子”

光伏行业的“内卷困局”,本质是技术同质化下的成本博弈。协鑫科技的破局之道,在于以颗粒硅技术重构多晶硅生产的“效率公式”,用技术迭代实现成本与品质的“双向突围”。

从品质维度看,其硅烷流化床法工艺已形成“知识产权护城河”。据2025年半年报披露,截至二季度,公司颗粒硅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0.5ppbw的产品占比稳定在95%,更于6月启动“≤0.3ppbw”严苛检测标准,当月达标比例即超75%;在“18元素总金属杂质≤1ppbw”的行业高要求下,产品占比从2024年一季度的55.8%飙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91.8%,纯度优势持续拉大。

与此同时,颗粒硅浊度全面降至100NTU以下,其中≤70NTU的产品占比从2024年9月的25%提升至57.4%,为下游N型高效电池提供了“高适配性原料”,客户粘性显著增强——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出货量占总出货量的71%,印证了技术优势向市场认可的转化。

协鑫科技乐山年产10万吨颗粒硅项目

成本控制上,协鑫科技更展现出“精益化管理”的硬实力。2025年二季度,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降至25.31元/公斤,较一季度下降6.5%;三季度这一数据进一步优化至24.16元/公斤(含研发成本),始终保持行业最低水平。价格端的表现更具标志性:自2024年四季度起,颗粒硅含税售价持续高于现金成本,2025年7月Infolink统计显示,其成交价格首次超越传统N型致密块料,打破了后者长期垄断的价格格局,为行业树立了“技术定价”的新标杆。

盈利数据则成为技术与成本优势的“最佳注脚”。2025年上半年,在行业普遍陷入毛亏的背景下,协鑫科技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3.8亿元,同比激增325.8%,坚守住“不亏现金”的底线;三季度更是率先在行业内实现扭亏为盈,光伏材料业务录得利润9.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8.1亿元实现“V型反转”——即便剔除6.4亿元出售联营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主营业务仍实现稳健经营利润,EBITDA达14.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71亿元亏损完成根本性逆转。

低碳筑壁垒+全链赋能,重塑光伏产业“绿色价值坐标系”

在欧盟碳税落地、全球ESG投资浪潮涌动的当下,“低碳”已成为光伏产品全球竞争的“通行证”。协鑫科技颗粒硅的碳足迹优势,不仅重构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壁垒,更推动整个光伏产业链从“高耗高碳”向“低耗低碳”转型,重塑行业价值评价标准。

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协鑫科技“碳链管理平台”下的颗粒硅,“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仅为41kgCOe/kg,远低于国际通用碳因子库(Ecoinvent3.9.1)中棒状硅81kgCOe/kg的碳足迹特征化因子。

这一突破的核心价值在于,彻底解决了中国光伏企业长期被动使用欧洲高排放碳因子导致的“核算偏高”痛点,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从“碳因子接受者”向“碳标准制定者”的关键跃迁——当欧盟碳税以“碳足迹”为核心征收依据时,协鑫颗粒硅可帮助下游组件企业规避每吨数百欧元的碳成本,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绿色溢价”。

协鑫科技包头年产10万吨颗粒硅项目

这种低碳优势正通过产业链传导,推动全行业降碳。央视《东方时空》在报道中指出,协鑫科技的颗粒硅技术“有效驱动全产业链降碳,加速零碳世界的进程”——上游硅料环节的低碳突破,带动中游电池、组件企业优化生产流程,下游电站端则可凭借“低碳光伏产品”获得更高的绿电溢价,形成“从硅料到电站”的全链条低碳闭环。

在此背景下,协鑫科技的市场话语权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颗粒硅产量市占率达24.32%,且通过“以销定产”策略将库存周期压缩至最短一周,实现“产多少销多少”的良性循环,直接推动多晶硅价格从低点反弹近70%,带动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企稳回升,缓解了行业长期的库存积压与低价内耗压力。

资本押注+战略破圈,颗粒硅撑起中国光伏“全球话语权”

国际资本的嗅觉,往往是产业价值的“晴雨表”。2025年9月,协鑫科技与具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无极资本达成7亿美元战略融资协议,不仅为其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注入“资金活水”,更凸显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光伏技术路线的认可——这背后,是颗粒硅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正推动中国光伏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升级,逐步掌握全球光伏产业的“话语权”。

据公告披露,此次定向增发募集的54.46亿港元(约合7亿美元),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其一,储备供给侧改革资金,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其二,强化硅烷气“第二增长曲线”——依托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BC电池、固态电池、显示面板等高端应用领域,规避传统硅料的同质化竞争;其三,优化资本结构,将资产负债率(背书及折现票据不回表)降至38.4%,进一步稳固股权护城河。

协鑫科技呼和浩特年产12万吨颗粒硅项目

硅烷气业务的布局,堪称协鑫科技“破圈发展”的关键一步。当前,光伏电池向BC电池转型、锂电向固态电池升级、半导体集成电路需求扩张,多重趋势叠加下硅烷气市场需求持续放量——而协鑫科技已凭借全球领先的产能与技术优势,抢占这一“蓝海市场”。行业分析师指出,“硅烷气业务与颗粒硅形成协同效应,既巩固了现有优势,又培育了未来增长点,让协鑫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拥有了‘双引擎’”。

这种战略布局的价值,正逐步获得权威认可。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评价称,协鑫科技“为行业破除内卷、走出周期树立了标杆”;《东方时空》则将其作为“国家反内卷战略实践典范”重点报道。更关键的是,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以及国际市场对低碳光伏产品需求的提升,协鑫科技颗粒硅有望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主流产品——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不仅能输出“性价比产品”,更能输出“技术标准”与“低碳方案”,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博弈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从技术突破到成本精控,从低碳引领到资本认可,协鑫科技以颗粒硅为载体,生动诠释了新质生产力如何“激活”传统产业升级。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当下,这家中国光伏企业正以“技术+低碳”为双轮,推动中国光伏从“规模领先”向“价值引领”跨越,让颗粒硅成为中国光伏走向世界的“核心名片”——而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中国制造业以创新破局、赢得全球竞争的缩影。


投时关键词:协鑫科技(03800.HK)


标签:

公司 经济 利润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