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互联网+不能取代制造  惟精惟一工匠精神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消费 > 正文

互联网+不能取代制造  惟精惟一工匠精神

消费李东生 2016-12-29 08:00:00 8990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2-3 2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唯有进步更快才能生存,做到卓越才能领先,全价值链的制造型企业更是如此。
 
过往几年,中国经济有“脱实向虚”的倾向。这不仅是有问题的,而且是危险的。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实业永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那句话,“实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业。中国更应如此,我们不仅要回归实业,还要借助智能+移动互联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事实证明,“互联网+”并不能取代工业制造。但制造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快实现转型升级。即使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制造型企业真正比拼的,还是研、产、销等价值链环节的竞争力。我把它归纳为三项核心能力,即产品技术能力、供应链与制造能力、品牌和渠道能力。它们才是制造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今年真正的赢家,正是那些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并借此提升三项核心能力的企业。
 
我们中国制造型企业,在升级转型过程中,特别需要“惟精惟一”的工匠精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制造大国,但我们的创新和创造还有差距。我们许多产品全球出货量名列前茅,但在全球产业中能够做到领先的却不多;其根本原因是一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管全球经济和行业市场有多少不确定性,企业家的使命都是追求价值创造,回归初心。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就是要大力提升中国工业竞争力;而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要对技术和工艺持续地投入和积累;通过不断的创新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的地位。只有建立强大的实业基础,才能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经济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