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始终坚持前瞻布局、深度研究,力争为投资者获取长期可持续收益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章敬宇
三季度结束后,国泰海通证券公布的基金公司固收业绩排行榜显示,截至9月30日,在近20家大型公司中,易方达固收最近10年以69.25%的收益率排名第1,同时近5年、近3年、近1年收益率分别排名第2、第2、第1,整体业绩优秀,展现出其固收投资的硬实力。
作为行业内固收业务领先的基金公司之一,易方达旗下债券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稳居行业前列,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其公募债基管理规模超4300亿元。易方达固收业务从2005年启航,历经20年探索,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多元化布局 产品图谱不断完善
将时钟的指针拨回2005年。
这一年2月,易方达首只货币基金——易方达货币成立;9月,易方达推出首只固收产品——易方达月月收益中短期债券,发行规模破百亿元,是当年首发规模第一的基金。
要知道在前一年,由于债市低迷,债券基金整体规模严重缩水。
而易方达的首只债券基金之所以能在当年成为爆款,得益于创新。在股市震荡的环境下,货币基金火热,而收益可能略胜一筹的中短债基金,因其稀缺性,一经推出便备受青睐。
成功的产品布局,为固收投资在易方达新辟了一席之地。2006年,易方达固定收益投资部成立,组建专门团队对固收业务进行专业化管理。
两年后,易方达月月收益中短期债券转型为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成为易方达首只二级债基;同年,易方达首只一级债基——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也成功发行。
2012年,易方达连发两剑,首只纯债公募产品易方达纯债、首只纯债指数产品易方达中债新综指成功推出。至此,易方达固收产品线的布局图谱雏形初现、徐徐展开。
随后10余年间,易方达陆续推出多只不同久期和类别的利率债指数产品,同时在2021年推出首只滚动持有期纯债基金——易方达稳鑫。
2025年,易方达连推两只信用债ETF——公司债ETF易方达、科创债ETF易方达,均为市场首批,也开启了易方达债券ETF的新征程。
易方达债券指数基金产品线
经过十余年耕耘布局,易方达债券指数产品逐渐实现多品种、全期限覆盖,且均已实现“管理费0.15%/年、托管费0.05%/年”的低费率。
从货币、短债、中长期纯债、持有期债基等创造阿尔法的主动管理,到指数债基、债券ETF等捕捉贝塔的被动投资,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正全力打造多层次固收业务。
专业化分工 精细化管理
随着各类固收产品不断丰富、完善,易方达固收投资更趋向专业化、精细化。2018年,易方达固定收益投资团队与混合资产投资团队分立,前者专注于固收产品的投资管理。
专业化、精细化的思路,在固收投研团队内部生根发芽。经过多年耕耘,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形成了三个投资部门、两个研究部门,专业分工,专注不同领域研究,打磨不同类型策略。
全策略投资部,综合运用各类投资策略;债券指数投资部,负责固定收益被动策略产品的投资管理和运作;现金和短债投资部,专注低风险、低波动产品的投资管理。
固定收益分类资产研究管理部,主要负责宏观、策略研究及研究成果向投资端的转化;固定收益信用研究部,主要负责信用产品的信用评估、信用风险防范和信用定价工作。
“每一类资金的需求都值得被重视”,对于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来说,根据不同类型资金的风险偏好,打造风格清晰稳定的多层次固收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这是长期正确的事,是固收投资值得播种的未来。
如果说产品的布局是播种,那么产品的投资管理就是培育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出产质量。
对于固收产品,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认为:“它更接近工业品而非艺术品。”比起依赖个人灵感的闪现,他们更坚定不移地信赖高标准的质量生产流程。
那么,如何打造高标准的固收产品?
坚守产品定位 所见即所得
在易方达分类资产研究管理部总经理纪玲云看来,基金的投资从产品设计之初便开始了。在设计层面,团队会框定组合要求的波动率和回撤水平,以及预期的中长期收益率目标。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产品内核是什么,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纪玲云解释道,“做好产品的风险收益定位,不仅可以给客户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也可以让我们的投资管理更有指向性。”
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会决定产品投资运作的很多方面:可以承担哪些风险,应该规避哪些风险,可能在哪些风险敞口上适合做风险暴露,哪些风险指标又是该严格约束的……产品定位明确了,这些问题便有了答案。
“要让客户对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形成清晰且明确的预期,避免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易方达债券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李一硕说道。
根据产品的不同定位,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和管理各类风险敞口,追求投资组合的稳健增长。
比如,名称带“中短债”“短债”字样的产品,就严格按照中短债、短债的策略去做。“短债基金要先控波动、再争收益,在尽可能控制回撤的前提下,追求长期优于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易方达现金和短债投资部副总经理梁莹表示。
比如,债券指数产品主要提供被动的、工具化的、真正符合指数特征的产品,“坚持工具化理念,指数是什么特征,产品就围绕指数基本特征进行运作。深耕精细化管理,在有限的范围内挖掘利差机会,提高收益表现。”易方达债券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杨真说。
在《与天为敌》一书中,彼得·伯恩斯坦引用了通用汽车的退休基金董事总经理查尔斯·钱皮恩的观点,他总结道:“投资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而是工程……我们的工作是对金融投资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工程化。”
这与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的理念不谋而合。只有在保证高质量的稳定输出之后,才能够期待投资艺术的诞生。
专业化分工协作 拓展管理半径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对分类资产的精耕细作,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持续打造前瞻性的研究能力和大规模的投资管理能力。在实践中,易方达固收投资采取“组合经理-策略经理”结合的专业化分工模式。
策略经理专注不同固收类属资产投资策略的研究管理,从中观和微观层面提供精耕细作的超额收益;组合经理对组合总体业绩负责,从宏观角度提供更多自上而下的久期选择、资产类属选择等方面的超额收益。
这种合作模式使优秀的组合经理能够更多专注于对债券综合收益影响更大的投资决策,大幅延伸了组合经理的投资管理半径。当其管理更多数量、更大规模的资产时,策略经理给予自下而上的支持,组合投资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同时得到提高。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易方达固定收益全策略投资部基金经理张凯頔表示,在该模式下,策略研究员可以在擅长的专业领域不断挖掘好的投资机会、提供超额收益。“好比用积木拼图,策略研究员提供的各种策略就像形状各异的积木,积木种类越多,组合经理拼成的作品与想要的图形相似度越高,产品越能符合预定的风险收益特征。”
对于这一点,李一硕也深有感触,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投资决策离不开研究部门的深度支持。投资和研究就像共生合作关系,研究成果来源于投资、且需投资实践验证,而投资则需要研究指引方向、前进探索。
据了解,易方达固收投资部门的周会都有策略研究员一起参加,研究员会就其跟踪的分类资产对组合提供细致的投资建议。
对于分类资产研究团队,纪玲云的定位也非常清晰:通过专业化分工与模块化策略方案,帮助大规模组合进行精细化管理。
从资产配置分析到资产结构优化、从收益归因拆分到资产类别性价比研判、从日间各品种利差高频跟踪到个券置换优化,分类资产研究管理团队会在各个投资组合里精耕细作,更有针对性地向投资人员提出组合优化建议,帮助组合去争取每一个BP的收益。
“这样一来,基金经理可以把更多时间安排在宏观研判、资产配置、策略配置、风险敞口管理等方面,做好整个产品的把控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应对。”纪玲云说。
在专业化分工与团队协作之下,团队的每个人在各自领域里深耕细作,同时团队的所有人又通力合作、发挥合力,最终呈现在投资者面前的,就是高标准铸就的固收产品。
金融科技赋能 提升投资效率
在2007年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引用了图灵奖得主Alan Kay的一句话:“真正在意软件的人,应该打造自己的硬件。”
这句话在易方达变成了:“真正在意投资的人,应该打造自己的系统。”
早在2015年,易方达便组建起一支规模超150人的技术开发队伍,自主研发建设投资管理平台。此后十多年间,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技术升级持续不断。如今,易方达自建的系统在产品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易方达现金和短债投资部基金经理石大怿看来,公司固收业务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先进的IT系统。固收交易覆盖资产类别多,还涉及期权等复杂衍生品,风险收益指标较为复杂,又涉及银行间、交易所等多个市场,加上投资账户众多,日交易量巨大。“很难想象没有一套系统该如何运转,公司较早就认知到了这一点,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搭建固收交易系统。”
作为这套系统的第一批用户,石大怿见证了从Excel估值表到系统平台的变迁,也直接受益于系统对固收投资效率的数量级提升。“对我来说,至少提升了2~3倍的交易效率,在研究层面可能4~5倍都不止。”石大怿说。
在传统的投研交流模式中,研究员在会议中分享观点,基金经理自行判断是否采纳,并决定如何将观点转化融入投资组合,这涉及到对现有持仓的审视、资产配置的调整,交易执行的转化,整个过程步骤繁多,依赖人为的判断和操作。
而易方达自主研发的固收交易系统,能够把策略研究员的观点直接生成针对组合的、可执行的策略。基金经理若认同该策略,可以通过系统操作,把策略批量转化为指令下达给交易端,转化效率非常高。
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如同为固收投资装上了“智能辅助驾驶”,不仅大大提升了投资效率,扩展了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半径,还能利用固收智能交易机器人,实现私域行情智能采集,并基于自建的债券算法交易系统自动化执行,捕捉市场优质交易机会,助力提升投资收益率。
固收投资:平衡风险与收益
“人人都是风险管理者”,这是易方达员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易方达,“全员、全流程”的风控文化,贯穿于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每一方面、每一层次、每一环节,落实到每一岗位的工作中。
“降低风险就是创造价值”,这是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所遵循的理念之一。看似保守,却是团队历经多年得出的结论。
在易方达固定收益分类资产研究管理部总经理助理田鑫看来,风险的狡诈之处在于它仅仅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只有“风险+负面事件”才等于“损失”。当负面事件尚未出现、损失尚未发生时,是很难观察到风险的。“但最好的风控不是发生风险后去采取补救措施,而是未雨绸缪,尽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所谓‘上工治未病’,即是此理。”
石大怿作为从业十余年的固收老将,经历了多轮债市牛熊,目睹了2013、2016年“钱荒”等黑天鹅事件,接触过超越认知的风险,他的体会是:干这行越久,越是对市场充满敬畏。“除了书本和经验,市场于我永远有30%~40%的未知部分。”
“就现金管理而言,我认为确实需要更保守一些。”石大怿坦言,收益率不是货币基金管理的首要目标,管控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才是现金管理业务的重中之重。
纪玲云多次表达过对投资业绩的观点:“不去追逐每年业绩榜上的第一名,过高的收益一定是和过高的风险相匹配出现的,不可能莫名其妙出现过高的收益来源,要做逻辑自洽的投资。”
当然,在投资中风险并非绝对的贬义词,固收更是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投资。
在面对风险与收益的抉择时,李一硕首先关注产品负债端与定位的一致性。对其目前在管的特定策略产品,他会以产品基准指数作为策略准绳,在此基础上考虑适时偏离。“基准指数既是考核的标尺,也是投资的参考基准。”
易方达固定收益全策略投资部副总经理藏海涛认为,在低收益率环境下,组合管理对投资标的风险偏好会相对有所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组合管理中把握好投资标的和风险底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做到风险收益性价比的匹配。”
在纪玲云看来,承担适当的风险是为了追求相应的收益,固收投资要专注于把握可控的超额收益,规避不必要的、低性价比的风险。
“为客户管理风险,持续稳定地创造价值”,这是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的目标。正因如此,他们的投资处处透出沉稳的底色。步子走稳了,长期业绩自然就能排到前面。
根据国泰海通证券的基金公司业绩榜单,易方达基金的十年期固收业绩已连续16个季度在大型公司中排名第一,彰显了其固收投资的长跑实力。
低利率时代 固收投资从“猎鲸”走向“拾贝”
在低利率时代下,债券收益率中枢下降,通过主动管理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不断增加,固收投资将从“猎鲸”慢慢走向“拾贝”。
在此背景下,债券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债券指数产品以其清晰的风险收益特征、较低的费率、透明且分散的持仓等优势,展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吸引力。
关于固收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李一硕提到两个关键词:场内化、信用指数。
他认为,场内债券基金交易成本较低,能够显著提升交易灵活性,执行更高效的投资策略,同时场内份额的质押融资功能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便利。这是固收指数产品向场内ETF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主动固收产品场内化也能享受类似益处。
从固收指数产品来看,过去国内以利率指数为主,而全球市场更多是信用类或综合类指数。今年信用债ETF迎来爆发式增长,信用指数产品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或是未来发展蓝海。
尽管未来固收投资的复杂性或进一步增加,但在多年积累沉淀下,易方达固收投研团队将始终坚持前瞻布局、深度研究,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做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以“执着于在长跑中胜出”的信念,力争为投资者获取长期可持续收益。
投时关键词:易方达基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