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2022年业绩出炉:国寿寿险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5万亿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保险 > 正文

2022年业绩出炉:国寿寿险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5万亿

保险章敬宇 2023-03-30 23:34:21 31246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整体经营态势稳中向好,业务规模和业务价值继续引领行业

中国人寿_副本.jpg

《投资时报》记者  章敬宇

3月29日晚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年报显示,2022年,该公司实现总保费6151.9亿元,内含价值12305.2亿元,新业务价值360亿元,关键业务指标继续稳居行业第一。

2022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人身险业仍处于深度调整和转型期,行业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保险本源,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整体经营态势稳中向好,业务规模和业务价值继续引领行业。

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牢守住发展基本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5万亿元,其中总资产达5.25万亿元,投资资产达5.06万亿元。2022年,公司持续强化资产负债联动,总投资收益达1877.51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82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6.78%、143.59%,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公司拥有长险有效保单件数达3.25亿份。

年报指出,2022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启动布局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经营策略——“八大工程”。“八大工程”聚焦党建引领、机制优化、营销改革、资源整合、管理创新、生态驱动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以“党建引领筑基工程”为统领,以“人才建设固本工程”为支撑,以“销售渠道强体工程”“综合营销聚力工程”“客户经营金山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为主体,以“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为基础,深入实施基础再造和难点攻关,积极瞄准新客群、新模式、新能力,全面升级公司发展动能,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总体来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呈现“四稳一进”的特点,即贡献稳,服务大局能力持续提升;发展稳,经营业绩保持较好势头;地位稳,规模价值继续双双领跑;安全稳,风险防控能力不断优化;改革进,发展动能变革全面加速。

在3月30日中国人寿举办的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白涛表示,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机遇期:一是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是寿险业结构性增长的加速期;三是中国人寿综合优势加速转化的红利期。“我对未来人身险市场充满信心,我也对2023年及以后中国人寿的业绩增长充满信心。”

规模价值持续引领

2022年,人身险业深度调整仍在持续,发展整体承压。年报显示,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寿险业务总保费4856.42亿元,同比增长0.9%;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1153.29亿元;意外险业务总保费为142.19亿元。保险业务稳中有进,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同时,该公司坚定推进销售体系建设,全面升级销售队伍管理办法,队伍规模逐步企稳,队伍结构和质态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销售人力约为72.9万人。

个险板块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渠道转型不断深入,业务发展整体稳健。2022年,个险板块总保费为4924.39亿元,其中,续期保费为3928.49亿元。首年期交保费为815.08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417.96亿元,同比增长0.5%,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为51.28%,同比提升0.73个百分点。2022年,个险板块新业务价值为333.33亿元,首年年化保费口径新业务价值率为33.0%。

坚持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坚持“稳中固量、稳中求效”的队伍发展策略,队伍质态不断优化,队伍产能明显提升,2022年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51.7%。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个险销售人力为66.8万人,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43.0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23.8万人;绩优人群占比保持稳定。

多元业务板块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聚焦专业经营、坚持转型升级、不断提质增效,与个险板块有效协同,积极拓展银保、团险及健康险业务,业务发展质量向优向好。

银保渠道持续深化银行合作,保费规模及业务价值较快增长。2022年,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首年期交保费为148.79亿元。业务结构持续优化,5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64.51亿元,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43.36%,同比提升1.50个百分点。续期保费达362.00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渠道总保费比重为57.08%。

团险渠道统筹规模和效益,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2022年,团险渠道总保费达273.33亿元,其中短期险保费为240.59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团险渠道销售队伍规模约为4.0万人,其中高绩效人力占比较2021年底提升7个百分点。

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综合化经营优势,积极构建“寿险+”综合金融生态圈,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年报显示,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协同销售中国人寿财产险公司业务实现保费223.83亿元,保单件数同比增长9.0%;协同销售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子公司企业年金业务新增首年到账规模及养老保障业务规模为157.29亿元;广发银行代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银保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实现平稳发展;积极探索保险与投资业务协同,深化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子公司等成员单位合作,在投资项目推介、联合客户开拓等方面紧密联动,创新投资互动新模式。

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体系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理念,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不断强化产品研发及响应能力。

2022年,该公司新开发、升级产品88款,覆盖寿险、年金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全产品类别,持续打造产品形态丰富、特点突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公司产品体系。

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大力推进疾病、医疗、护理等健康险产品的创新研发,推出“尊享福”“爱意康悦”等健康保险产品,不断丰富健康险产品体系;在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方面,推出老年人专属意外伤害、疾病等适老化保险产品,同时,个人养老金业务扎实起步,“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入选行业首批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单;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持续完善乡村振兴专属系列产品,为相关人群提供更广泛的保险保障;面向新业态、新市民群体推出专属意外保障产品;稳步推进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开发,推出“守护星”等保险产品,更好满足年轻客户的保险消费需求。

多措并举稳投资收益

年报对2022年资本市场环境和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投资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

年报指出,2022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对资本市场持续形成扰动,国内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A股市场一度深度调整。随着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外部环境改善,年末无风险利率有所上行,A股市场小幅回升。

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坚定执行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多措并举稳定投资收益。在持续做好市场动态研判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传统固收品种配置安排,努力稳定票息收益水平和资产久期;积极把握权益市场调整过程中的长期配置机遇,推动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向中长期配置中枢靠拢;加大另类投资产品模式创新,通过股权计划、资产支持计划、股权基金等多种形式布局优质另类资产,稳定配置规模、丰富超额收益来源。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投资资产达50649.80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7.4%。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48.20%提升至48.54%,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11.23%变化至9.59%,债权型金融产品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9.41%变化至8.98%,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8.75%提升至11.34%。

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1903.44亿元,较2021年增加15.74亿元,同比增长0.8%,净投资收益率为4.00%。2022年,公司实现总投资收益1877.5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94%。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92%。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也将迎来股改上市二十周年。面对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寿险业结构性增长的加速期、中国人寿综合优势加速转化的红利期的“三期共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围绕服务现代金融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局,不断加深对推进高质量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强化业务布局、资产配置、数字化转型、资源整合和风险管理等能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厚植发展根基,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与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