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拆解企业招股、估值、上市表现,以专业视角记录资本脉动。投资时间网携手标点财经联袂锻造“解码港股IPO”特别策划,深度探寻每一次资本浪潮背后的机遇与逻辑,敬请关注。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已不再局限于工业级应用范畴,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购买一台小型机器实现3D打印自由。据灼识咨询预计,到2029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以26.6%的复合增速增长到1340万台。
在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中,四家来自深圳的公司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是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想三维)、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拓竹科技)、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纵维立方)、深圳市智能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能派),这四家企业合计掌握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九成市场份额。
四家公司中,成立于2014年的创想三维是资历最深的一家。该公司也凭借2020年至2024年累计440万台出货量,占据全球27.9%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在2021年完成了一轮5.08亿元的A轮融资后,创想三维的估值就已接近独角兽水平,目前,公司投资资方包括前海方舟、不惑创投、腾讯创投、深创投、南方国新、中航南山。
融资完成后的同年,创想三维开始筹备上市。两年之后,公司启动了A股IPO上市辅导。不过近日,该公司终止了A股上市准备,转而计划在港股上市,并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招股书信息显示,公司转向港股IPO的主要因素为海外业务拓展需求及海外融资平台。
不过,从招股书中的各项数据来看,创想三维全球第一的位置并不牢固。
2022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公司营收分别为13.46亿元、18.83亿元和2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4%,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08亿元,同比增长28.7%。但是,公司净利润并未随营收同步大幅增长,报告期各期,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1.29亿元和0.89亿元,2024年,公司净利润增速下滑,净利率也从2023年的6.8%降至3.9%,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为13.5%。不仅如此,报告期内,创想三维毛利率分别为28.8%、31.8%和30.9%,亦远低于同期同业上市公司超过50%的平均水平。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水平(万元)
数据来源:Wind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想三维报告期内研发支出从8749.4万元增加到1.4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最高为6.5%,与同行相比有很大差距。公司当前的核心专利大多集中在FDM结构件和外壳工艺上,激光、金属、高速树脂等下一代技术几乎空白,公司方面在招股书中坦言,无法保证跟上技术革新。
在此情况下,来自同业的追赶压力逐渐加大。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核心业务3D打印机单年度出货量不足73万台,已被拓竹科技以120万台的出货量挤至第二位;紧随其后的智能派和纵维立方,2024年出货量分别约为55万台和50万台,也逼近创想三维水平。
目前,创想三维的收入结构已经出现一定变化,其中,来自中国的收入占比持续降低,来自北美和欧洲地区的贡献不断提升。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来自中国的收入占比从49.9%降低至24.6%,来自北美的收入占比从16.6%提高至33.3%,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从17.7%提升到25.8%,欧美地区收入占比合计达到59.1%。这背后存在的风险是,公司收入依赖外币,但成本结构却绑定人民币,外币汇率的波动便会产生较大变化的汇兑损益。例如2024年,公司因人民币贬值浮盈240万元,但2023年同期却亏损110万元。此外,公司产品出口美国的关税税率已升至55%—60.8%区间,后续是否还有变化尚无法确定。
现金流方面,2025年一季度,创想三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8032.5万元。该公司表示,每年一季度,公司都要为四季度旺季提前备货,导致经营现金流可能为负。存货上,报告期内,公司存货指标已从1.84亿元飙升至4.38亿元,两年增长138%,存货周转天数也从2022年的75.74天延长到2025年一季度的93.69天。由于电子组件18个月就迭代一次,因此,公司累计计提存货减值亏损已达5040万元。若按此速度增长下去,存货减值恐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不小的侵蚀。
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天)
数据来源:Wind
股权结构方面,IPO前,公司创始人陈春、唐京科各持股21.31%,刘辉林、敖丹军各持股19.67%,四人合计持股81.98%并签订一致行动协议。这种平均的股权结构在创业初期或许有利于调动创始人积极性,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从而影响股权架构的稳定性。
在消费级3D打印大热的浪潮下,对于创想三维来说上市或许并不困难,如何解决种种潜在风险对公司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