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融创中国发布境外债务二次重组方案,针对公司境外债务重组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这是第一家将所有美元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房企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董琳
2025年以来,房企在债务重组及企业重整自救方面不断有新消息传来。日前,华夏幸福(600340.SH)、碧桂园(2007.HK)、融创中国(1918.HK)三家房企先后公告了债务重组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8月16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截至7月31日,公司《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已签约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约为1926.69亿元;公司以下属公司股权搭建的“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抵偿金融及经营债务合计金额约为236.25亿元;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合计为231.10亿元(不含利息)。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虽在持续推进,但因缺乏可持续营收能力,公司目前仍陷亏损。此前,该公司预告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5亿元至7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8.49亿元,同比扩大13%—55%。
华夏幸福方面表示,公司上半年房地产结转项目较少收入下降,综合导致净利润下降。随着债务重组工作的持续推进,公司整体资金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债务存量金额仍然较大,且随着房地产存量项目竣备、交付、结转,可承载利息资本化的项目载体量小,当期利息资本化率极低,从而财务费用仍处于高位。
对于华夏幸福的上述情况,业内有分析认为,债务重组取得进展的房企,将有助于缓释行业风险,但企业真正走出危机,还需要市场回暖支持,基本面获得改善后才能够避免重复展期。
华夏幸福发布债务重组进展公告
信息来源:公司公告
事实上,进入2025年,由于大多数出险企业现金流仍较为紧张,同时资产价值缩水或者已被抵押质押,能够用于抵债的优质资产不多,此时,“债转股”成为大多数房企重组的优选方案。
融创中国便是其中代表房企之一。2025年4月,该公司发布了境外债务二次重组方案,针对其境外债务重组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由此,融创也成为第一家将所有美元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房企。此后,龙光集团(3380.HK)、旭辉控股集团(0884.HK)、远洋集团(3377.HK)等房企相继借鉴了融创中国的债务重组方案。
8月18日,融创中国发布了拟进行一系列重组相关交易的公告,包括根据特别授权发行强制可转换债券、向主要股东融创国际发行强制可转换债券,以及采纳团队稳定计划等。
公告显示,截至6月24日,持有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重组范围包括公司发行或担保的境外债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估计债务求偿额(含本金及应计未付利息,但不包括违约利息)合计约为95.52亿美元,需要经过计划管理人审核及确定。
此外,公司计划向债权人分派两个系列的强制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1”与“强制可转换债券2”的本金总额,合计应等同于所有计划债权人的债权总金额。“强制可转换债券1”的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6.8港元,相较于2025年4月17日的收市价溢价约330.38%;“强制可转换债券2”的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3.85港元,溢价约143.67%。
碧桂园发布境外债务重组重大进展相关公告
信息来源:公司公告
同日,另一家头部房企碧桂园也发布了公司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的相关公告。
据披露,公司已与占现有银团贷款本金总额49%的协调委员会达成重组建议主要条款,协调委员会成员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或正在取得相关批准。同时,占第2类债务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目前,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涉及债务金额约为140.74亿美元。公司重组方式是通过向现有债权人提供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及新债务工具等选项,将主要境外债务转换为股权、延长债务期限或削减债务本金。碧桂园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建议重组。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为了给境外债务重组争取更多时间,被债权人提请清盘的碧桂园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聆讯延期,法院批准延期至明年1月5日。
克而瑞企业研究总监房玲认为,2025年房企债务重组步入快车道,并且从“个案突破”迈向“模式复制”,随着更多房企债务重组案例成功落地,也将加速推动整个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投时关键词:华夏幸福(600340.SH)|融创中国(1918.HK)|碧桂园(2007.HK)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