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3.20%和44.41%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吕贡
在市场环境与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伦药业,002422.SZ)主营板块进一步承压。
2025年上半年,科伦药业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3.20%至90.83亿元,跌破百亿元规模;归母净利润更是较上年同期下降44.41%,仅为10.01亿元。
对于此次业绩下滑,科伦药业将之归结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流感等传染类疾病发病率下降、加之医保控费政策推进,市场整体需求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另一方面,集采政策持续发力,该公司部分存量产品在续标过程中面临价格压力。
在此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科伦药业两大主营板块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输液板块收入降至37.50亿元,同比下降19.65%,毛利率亦较上年同期减少6.19个百分点;非输液板块收入降至43.94亿元,同比下降18.77%。在非输液板块中,塑料水针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减少11.96%,仅销售3.43亿支,这主要是受葡萄糖注射液水针需求下降,以及氯化钾注射液水针在第十批国家集采未中标影响所致。此外,在抗感染领域,头孢粉针、青霉素粉针等产品,同样受到需求回落影响,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输液和非输液板块一直是科伦药业重要的收入支柱,二者合计收入占比近几年均维持在八至九成以上,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达到89.66%。因此,这两个板块的经营状况直接关乎科伦药业整体业绩表现,其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科伦药业近两年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除前文提及的主营板块承压外,科伦药业还在2025年半年报中阐述了核心子公司对整体业绩下滑所产生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主营原料药中间体的川宁生物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主要原料成本下降有效削减了生产成本,但受终端需求下降拖累,产品销量出现下滑。同时,部分产品平均价格降低,再加上研发费用增加,多重因素挤压了川宁生物的盈利空间。2025年上半年,川宁生物及子分公司的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7.66亿元锐减至4.55亿元。
科伦药业另一子公司科伦博泰生物(主营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也面临一定挑战。受授权收入(里程碑)同比减少影响,该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转亏。数据显示,科伦博泰生物及子分公司2025年上半年录得净亏损额1.45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10亿元。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了解到,川宁生物于2022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科伦博泰生物于2023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两家子公司均是科伦药业整体业绩的重要支撑力量。2025年上半年,科伦博泰生物实现的创新药产品销售收入,以及川宁生物在AI技术驱动下工艺技术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均位列科伦药业期内主要驱动因素之中。
从经营拓展层面看,在研发平台建设上,科伦博泰生物在抗体偶联药物(ADC)研发方面积累了超过十年的经验,拥有超过10项处于临床或以上阶段的ADC及新型偶联药物资产。同时,该子公司还与默沙东合作开展试验。而在川宁生物目前三大系列抗生素中间体中,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已全面接入AI系统,后续计划尽快接入头孢和青霉素产线,旨在借助AI赋能,大幅提升研发效率等。
但就当前业绩表现而言,2025年上半年,川宁生物和科伦博泰生物这两家子公司在研发等方面的积极投入与拓展,尚未转化为显著业绩成效,一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另一家甚至由盈转亏。
亦有投资者对川宁生物全年业绩进行问询。科伦药业方面回应称,受青霉素市场价格影响,川宁生物2025年整体业绩相较上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下滑。不过,目前青霉素价格已触底,随着四季度旺季到来,川宁生物业绩预计将有所改善。科伦药业还展望,进入2026年后,随着合成生物学产品放量及青霉素价格回升,该子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向好。
当下,科伦药业的输液与非输液两大支柱板块依旧承压,重要子公司的投入拓展成效也仍未显现。在此局势下,2025年下半年科伦药业的业绩能否扭转下行趋势?
投时关键词:科伦药业(002422.SZ)
参与评论